×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保健食品包装将有重大变化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从2020年1月1日起,所有保健食品的包装上都会印上这句警示语。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提出了上述警示语要求。

《指南》提出,警示用语区应当位于最小销售包装物 (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版面的20%。警示用语应使用黑体字印刷。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周邦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而不是药品,它不以治疗为目的,只是针对特殊的人群,也就是对亚健康人群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其目的是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通过警示用语,对抑制夸大宣传、提高消费者辨别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轻信宣传既“伤钱包”又可能延误病情

图/王少华

2019年7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投诉统计分析,发现保健产品投诉高发。不法商家打着“医疗保健”的幌子销售保健品、治疗仪等,让老年人误认为产品具有保健养生甚至治疗的作用而大量购买和使用,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贻误病情。

发布《指南》对警示语标注进行规范指导

在现行的保健食品标签管理中,虽然要求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标签上仅需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即可,而且声明标注的位置和字号大小也没有具体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往往把它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字号也很小,这也让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营销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之前曾有消费者反映,声明信息不直观、标注位置不醒目、警示作用不强烈,很难引起注意,容易被“忽悠”、被欺骗。

此次发布的《指南》对企业标签标识内容进行了规范指导,特别是对标注警示用语提出了明确意见:

设置警示区,提高关注度 《指南》提出,警示区必须设置在最小包装物的主要展示版面上。

标注警示语,提高认知度 《指南》提出,在标签上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将保健食品与药物进行明确区分,提示消费者慎重选用。

规定面积大小,提高辨识度 《指南》提出,警示区面积不少于其所在版面的20%。

规定印刷字体,提高清晰度 《指南》提出,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

有了警示用语后,对保健食品销量以及保健市场是否会带来影响?

周邦勇表示,本举措对合法合规的企业不仅没有影响,反而可能提高其销量,因为这种举措无疑对净化保健品市场、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有很大作用,有利于消费者科学、理性、健康地消费,也能对消费者和合法企业的权益起到维护作用。

“而对那些非法的、不合规的企业,则不仅是销量的问题,还要受到严惩和打击。”他说。

建立机制未来持续推进保健市场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对记者表示,尽管警示用语对规范保健食品宣传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尚不能完全解决当前保健市场上存在的乱象。

王大宏认为,不规范的保健食品,很多是通过销售人员口头的宣传,有意识地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来卖。对这种口头的夸大宣传,也需要着力打击。

他表示,保健食品的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非保健食品容易和保健食品相混淆,真正的保健食品,即有“蓝帽子”标识的产品,质量是有保障的,销售是规范的。而出问题的多数是非保健食品,这些产品没有“蓝帽子”,却以保健食品自居并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难辨别。

周邦勇也表示,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要为合法、合规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基于此,监管部门、新闻媒体、企业也要大力开展保健食品的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对保健食品的科学认知,提升消费者健康消费的意识。

小链接:选择保健品遵从四大原则

服用前先咨询 购买保健品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同时也要注意对保健品的期望不要太大,保健品毕竟不是药品,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般保健品的疗程至少3个月。

缺啥补啥 每种保健品有各自的功能,不可能一种保健品包治百病。在选择保健品时,要从自身所需着手,缺什么才能服用什么。

到正规店铺购买 购买保健品产品一定要先查询其厂家以及生产批号,同时注意包装上的产地、厂商、批号等标志是否与商家说的一致。同时,索取并保存好发票。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请及时拨打相关投诉举报电话。最好在正规的店铺购买,购买时也可咨询下服用事项。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库寻找皮肤细胞淋巴瘤潜在治疗药物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