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大宁治慢性肾病六药
▲张大宁?中医硕士
慢性肾病是一组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疾病,现代医学尚无疗效。治疗效果很好,但中医在治疗本病上有独特的优势。张大宁,中医大师,在5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在他介绍一下他用六种中药治疗慢性肾病的经验。
黄芪
当代黄芪在大多数中医著作中被用作“健脾益气,补肺强表”的药物。如《本草讲义》:“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健脾,养中升阳,提郁,益气固表,利尿,养肝。腐生并产生肌肉。”张大宁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真正体现出黄芪的功效。考《神农本草》载:“黄芪……补”,这里不是说补虚,而是陶弘景在《名医》中明确指出:“黄芪追五脏补血。五劳胜瘦、解渴、补气、行阴。化瘀五脏。
医圣张仲景通过临床实践,为后世树立了黄芪用药典范,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济黄芪等。汤剂、桂枝加黄芪汤、方济茯苓汤等可谓是补肺健脾肾之功的典型方剂。 lus”说:“黄芪内补,主虚平喘,肾虚耳聋,治寒热,降五脏”; 《本草纲目》中说黄芪为“第一滋补品”;清代张鲁也特别指出:“黄芪能补五脏”;清代王庆仁在补阳还五汤中使用黄芪大剂量,树立黄芪益气活血典范。
张大宁认为,各种慢性肾病(包括急性发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多是肾功能不全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黄芪补药具有活血利尿的作用,非常适合治疗慢性肾病。
张大宁临床上多用生黄芪,参照王清仁的实践经验,用量较大,一般60~1 20 克。
附子
附子《经》列为“下品”,《本草讲义》载:“附子味甘、热、毒。归心、肾、脾经。补阳消灾,补火益气。助阳散寒止痛”。慢性肾病属于中医水肿的“阴水”范畴。虽然不同阶段、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证候,但脾肾阳虚是贯穿整个病程的病机。附子补火助阳作为补阳救灾之法,是重要的中药,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阅读仲景的著作,以附子为主药的方剂多达20、30个,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洗心汤、参芪丸、大黄附子汤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后世医家使用的附子方数很多,主要出自仲景传,如《正体雷药》中的参附汤、《净月全书》中的右归丸、《和记》等。 《巨方》附子理中汤、《延氏济生方》济生肾气丸等。正如清代倪竹墨在《本草汇言》中所说:“附子,回阳,散阴寒,散寒痰,强筋骨。真阳不足,火上虚,衰喉咙,饮食不善等。如果服用感冒药时感冒药恶化,附子是命门的主药,可以进入它的洞穴并招募它,点燃火恢复原状,那么浮火就会熄灭本身。阳虚阴阳,肺肾无热证,取其去死,乃特功。” 《本草正义》云:“和尚,本性温热,性善,故为十二经纯阳之主药,外达皮毛,除外寒,内下至元,温寒,透彻内外,三脉相交,五脏俱全,果自寒,无不治之症。”
张大宁认为。认为慢性肾病初至晚期尿毒症,脾肾阳虚,血瘀气滞,水湿浊浊贯穿病程,肾阳虚为最重要病机,故附子具有重要地位。在治疗中。
川芎
川芎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特殊功能的药物。它被称为“血气药”。张大宁认为,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既可以用于血液,也可以用于血液。 《日化子本草》云:“川芎,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血,化病滞血,养新血,化瘀”; 《本草汇言》说:“川芎,升主,降调经水,中枢开滞,气药中血,味辛阳,气善无阴粘之态,虽入血,能祛风调气。”川芎易气滞血瘀,积证,故川芎“行血行气,行气中血,破证”,其实是一种常用药。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疾病。
张大宁临床使用川芎大剂量,每剂约30克。
雷公藤
雷公藤黄芪最早见于清代医家赵学民的《本草纲目补编》,原文载:“雷公藤,酒蒸,治风气”。它的功效是祛风湿,疏通经络。
从药理学的角度看,雷公藤属丁香科植物。苦、辛、寒,毒大。它进入肝肾经。杀虫和解毒。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含有70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红素、半乳糖醇、西蒙宁等。 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免疫系统表现出抑制作用、抗炎、镇痛、抗肿瘤、影响生育、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凝、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阻力。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疗效。
上一篇:揭开神秘“面纱” 的干细胞,在临床治疗疑难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