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主任:我国抗肿瘤药物可及性明显
4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肿瘤诊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互联网医疗以及罕见病防治工作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指出,数据显示,2020年监测网监测的医院配备谈判的抗肿瘤药物平均数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5%,住院患者平均使用这些药物的人次数增加了6%,而均次费用却下降了8%,有些比较昂贵的免疫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均次费用下降了50%-70%。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 赫捷
赫捷介绍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肿瘤药物的保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通过国家医保谈判等方式使抗肿瘤药物大幅度降价,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求各个医疗机构及时地配置这些药物,另一方面要求各个医疗机构合理地使用抗肿瘤药物。
赫捷表示,2018年开始,国家癌症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直接领导下,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这是对全国1400多家大型医院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监测,监测促进了抗肿瘤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数据显示,2020年监测网监测的医院配备谈判的抗肿瘤药物平均数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5%,住院患者平均使用这些药物的人次数增加了6%,而均次费用却下降了8%,有些比较昂贵的免疫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均次费用下降了50%-70%。由此可见,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已经明显提高了。
赫捷指出,我国还通过监测肿瘤合理的诊疗行为和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整个医疗行为规范。比例2020年,国家癌症中心对监测的医院进行了统计,发现在使用抗肿瘤药物的病人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比前一年度提高了6%,即更加规范了。
“当然,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医院,抗肿瘤药物的配置以及对药物的使用水平还是有差异的,因为医院的级别不一样,医生的水平不一样,肯定会有一些差异。我们通过同质化逐渐提高,就像刚才提到的质量控制,逐渐地把这方面的弱点进行弥补。”赫捷表示,今后国家癌症中心将继续做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工作,对重点药物的使用进行分析、评估和改进,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抗肿瘤药物,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各个医疗机构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红星新闻记者 严雨程 北京报道
编辑 柴畅
上一篇:房颤要如何治疗?心律不齐房颤吃什么药?医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