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的进展

支气管哮喘大多都是受到多个细胞影响而引发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该病在发病原因上相对过于复杂,可能和多个因素有着一定关系,当患有支气管哮喘后,患者常常会表现出喘息、咳嗽、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可以发病,但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患有疾病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则十分容易引发肺心病、慢阻肺以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现阶段,临床中大多通过吸氧、抗炎、补液以及平喘等手段进行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近几年以来,临床人员不断对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开展研究,对此,本文主要进一步综述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综述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开展,通常会在在交叉探讨中获取到启发,而支气管哮喘则是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持续深入探究下,而取得更进一步的研究进展,下面对几个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1.1 炎性反应机制

通常情况下,支气管哮喘发病都会有多个细胞共同参与,并且在相应的如TNF-α、IL-6、IL-8以及IL-13等炎性因子作用下,促使炎症引发,而在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时候,将嗜酸性细胞当作是炎症的一个关键性标志,而IL-13则属于嗜酸性细胞的一个激动剂,可以引导嗜酸性细胞朝着炎症区域进行聚拢;同时,中性粒细胞对于哮喘发作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自身能够进行氧自由基与弹性蛋白酶等释放,从而促使释放产物一直伴随哮喘发作整过程;白介素-5(IL-5)则属于一种呼吸道粘膜产物,当嗜酸性细胞在进行分化与激活的过程中,白介素-5则能够有利于促进过程的进行,并且还可以加强嗜酸性细胞的毒性租用。根据相关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对细胞因子还有着一定的活化与释放作用,所以对于发作也同样起着关键作用。比如当INF-α水平减少后,则会促使哮喘发生发作;而在支气管发作时,白三烯也属于一个关键的介质,该介质在气道平滑肌痉挛以及粘膜分泌增加下可以对哮喘造成明显的影响[1]。

1.2 细胞凋亡机制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具体凋亡机制普遍被认为属于一个在凋亡相关基因影响作用以及外界的刺激下而促使细胞凋亡的过程,同时有相关文献记载,嗜酸性细胞凋亡过程当受阻后,则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发病几率。

1.3 神经调节机制

通常情况下,呼吸道上皮神经都会被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以及非肾上腺素神经等进行支配,同时非肾上腺素能神经还可以对支气管进行扩张,并收缩支气管,所以当该神经如果被酶分解之后造成抑制失衡时,则会导致支气管发生明显收缩,最终导致哮喘发生[2]。

1.4 分子生物学机制

近几年以来,临床逐渐深入支气管哮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在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当DNA在逐渐转录为mRNA的过程中,所携带着炎症基因会在转录因子和启动子有效结合之后被mRNA进行大量复制,从而促使支气管哮喘发作。

2 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2.1 糖皮质激素药物

糖皮质激素主要指的是人体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甾体激素,可以对人体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与合成进行有效调节,同时该激素还有着一定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功效,能够抑制免疫应答,所以常常被应用在哮喘的治疗之中。现阶段临床中应用在治疗中的药物主要有丙酸倍氯米松以及布地奈德等,当患者用药治疗后,药物可以快速进入体内,并与气道受体快速结合,从而对炎性因子与细胞释放进行有效抑制,进而有效改善气道炎症反应,最终减轻哮喘反应。

2.2 β2受体激动剂

当前临床中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治疗的β2受体激动剂药物包括沙丁胺醇与特布他林等,通过给予患者上述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气道平滑肌进行舒张,从而对嗜碱性粒细胞进行合理抑制,并且还对肥大细胞与炎性介质释放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所以能够加强气道上皮组织防御功能以及纤毛摆动能力,最终有效改善气道炎症反应。现阶段,许多资料表明[3],将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治疗疾病,可以有效发挥出平喘与消炎的治疗功效,并且还可以适当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进而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上一篇:面肌痉挛的治疗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

Top